时间:2023-08-23 22:09:56来源:
数千万年前,植物分泌出来的树脂汇聚成聚合体,在滴落的过程中遇到了昆虫、树叶、泥沙、水和空气。
随着气温和压力的改变,树脂缓慢质变,成为不稳定的树脂化石,经过漫长岁月的石化,形成了琥珀。
但不是所有树脂都能形成琥珀,只有一小部分,在适合的埋藏条件下,埋藏超过2500万年才能形成琥珀。
琥珀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树脂、柯巴脂和琥珀。
柯巴脂是不完全石化的树脂化石,把它放在阳光和空气下,会慢慢退化。
柯巴脂在暴露在阳光空气下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形成网状角细纹。
但琥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长久存放不会发生挥发,少数琥珀会在表面形成氧化层。
氧化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包浆”。
琥珀主要由松树科、柏树科、杉树科和豆科等树种分泌出来的树脂形成。
而部分植物种类早已灭绝,形成琥珀的地质条件也不复存在,所以琥珀属于十分珍惜的非可再生资源。
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的。
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森林中生活着许多小昆虫,遇大风吹断树枝,树枝折断处便会流下一滴滴树脂。
如果滴下的树脂正巧粘住了一只小虫,继续滴下的树脂会把小虫厚厚实实地裹在里面。
以后,地面缓缓下沉,大量的林木和树枝上滴下的树脂被掩埋在地下,其上覆盖着厚厚的地壳风化物。
而滴下的树脂虽变得坚固,成为矿物,但树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变化,所以仍保持其原来的颜色与透明度,小虫也被静静地包在中间,这便是我们所见到的琥珀。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古典之气,而成为达官贵人竞相收藏把稳的珍宝和佛家的圣物。
琥珀是史前松树枝的化石,形成于4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
琥珀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2-3,比重1.05-1.10,熔点150℃-180℃,燃点250℃-375℃。
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可以用来做成饰品,工艺品等。
琥珀有疗效,可入药。
琥珀的来源四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时的气候温暖,尚无人类,树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垂淌下。
那些原始森林没入水下,被泥土沉淀物掩埋,树脂因此得以保存,以迄今天。
许多北欧大片的地方变成了海底,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因。
琥珀大多产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波罗的海沿岸,这些国家的琥珀颜色金黄透明,质地晶莹,品质好,产量大。
另外,多米尼加,中国抚顺,缅甸等也有少量各具特色的琥珀出产。
当古代可分泌树脂(胶)的树木被折断枝条的时候,树胶就从伤口中流出来,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昆虫。
当昆虫与树胶一接触,它就被牢牢地粘住了。
而树胶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把昆虫包裹得严严实实,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
因此,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
因此,昆虫也就幸免于细菌的分解作用,而完整地保存下来。
随着年代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树木变成了煤炭,而一团团树胶就变成了透明的化石。
所以,琥珀实际上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物所形成,是一种遗物化石,而琥珀中的昆虫则是一种身体未变的遗体化石。
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
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最开始会由松柏类植物分泌出树脂,将昆虫、植物等包裹住。
然后掉在地上,随着地壳的运动,使它被埋在地底产生石化反应。
最后经过大自然不断的打磨和搬运,出现沉积作用,并逐步形成琥珀。
1、形成树脂
琥珀形成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松柏类植物在受伤后,或者处在高温状态下,就会形成树脂滴落到地上。
并在树脂滴落的过程中,会将一些小昆虫或植物包裹住,同时内部发生氧化逐渐形成聚合体。
2、石化作用
当树脂聚合体掉落在地上后,会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形状,然后随着地壳的运动,被埋在地底。
最后由于地底的气温以及压力的挤压,会逐渐使树脂发生石化作用,使琥珀逐渐变得坚硬起来。
3、沉积作用
发生石化作用之后,又经过大自然的打磨、搬运使之形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结构,并不断的进行沉积,最后才会逐渐形成琥珀。
通常琥珀的透明度越好,它的品质和价值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