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6 08:18:38来源:
日月之行中“行”的意思是:
运行,指的是日升月落,交替循环。
出处:
这句诗出自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眼前是大海的壮美,洪波的涌动与草木的静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里是大海的澎湃,无穷的广阔与无尽的变化展示了宇宙的力量。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视野辽阔,想象奇特,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抱负和用之不尽的智慧。
1、观沧海的读音是guāncānghǎi。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
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结尾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曹操。
现代文翻译如下: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