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6 12:29:02来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
出处: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意思是:
鱼和熊掌二者是不能同时得到的。
意在提醒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
参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无法同时得到两种或多种不可兼得的东西。
具体解释如下:
比喻在两种或多种选择或目标之间,由于条件或实际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同时获得或满足。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人们在做决策时,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无法同时得到或满足所有的要求或愿望。
例如,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追求事业与享受生活的平衡等。
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要贪心或期望过高,要知足常乐,做出明智的抉择。
因为有时候追求某种东西可能会失去其他的东西,需要在选择中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