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5:23:02来源:
“阕”,普通话读音为què,“阕”的基本含义为停止,终了,如乐阕、服阕;引申含义为尽;无剩余。
在日常使用中,“阕”也常做动词,表示乐终。
“阕”,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从門(门)其形像门,表示祭事结束而闭门;从癸,癸是天干的末位,有终了之意。
简化为阕。
本义是祭事结束而闭门。
引申为终了。
“阕”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阕【què】
1、停止,终了:
乐~。
服~(古代三年之丧满)。
2、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
如:弹琴一阕;填一阕词
3、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
如:上阕;下阕
阙【quē】、【què】
读què时是姓氏。
不做姓氏时,代表宫阙,城阙的意思。
读jué时有去除,挖掘,毁伤的意思。
阕是量词,是“首”的意思,又通“阕”,而千千阙歌里的“千千”就是泛指很多的意思,合起来解释就是许多首歌,在歌词里有“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洗不清今晚我所想,因不知哪天再共你唱”,这段话就是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纵然会再听到许多首象今天这样的歌,纵然以后所有晚星都眩目过今晚的月亮,我也忘不掉今晚这段回忆,因为,离别后就不知哪天才有机会与你聚首。
词分上下阕源自唐朝杜甫的《登高》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落日笼山脚,飞禽逐鸟行。
无人信高处,唯有题诗处。
”
这首诗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即前两句;下阕即后两句。
后世诗词中,一般指诗歌的前两句或后两句,或是古诗的两个句段为一阕。
常常用于对古诗词的熟悉以及创作的参考。
同时,也有一些现代诗歌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采用分阕结构,将诗歌分为上下两部分,使整首诗歌更加严谨。
阙字是一个汉字,指的是文章或歌谱中的遗漏或空缺部分。
在古代文献中,文献流传传递、抄写、保存等环节不完善,常常会出现字句遗漏的情况。
为说明原文的失落和需要补充的文本,常用“阙”来表示。
在古琴谱、曲谱等艺术品中,也常出现漏写的部分而使用阙字。
在现代汉语中,阙字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些事物的缺失或不足,例如“阙如”、“阙菜”等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