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00:53:46来源:
一、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二、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天八夜;
三、舂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四、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的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入槽内;
五、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
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
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
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1、对原料进行准备:
原料主要是竹子或植物纤维,原材料要先经过清理、洗涤、撕碎以及浸泡。
2、织网:
将原料放在一个木框里,用粗细不同的棉绳缠绕成网状,以便让溶剂能够渗透。
3、浸泡:
将织好的网状原料放入一大桶中,加入水和溶剂,搅拌均匀,使原料变软。
4、凝固:
将浸泡后的原料放在木框上,用松弛的绳索紧紧拉紧,使湿原料凝固成片,再压干,把水分去除。
5、防潮:
将干透的纸片放在太阳下晒干,太阳的热量可以把纸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使纸片不会受潮腐烂。
上述就是造纸术的步骤,从原料准备到最后的防潮,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精湛的工艺。
古法造纸总述为六个步骤:
(1)斩竹漂塘
当时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
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
(2)煮徨足火
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
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
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
(3)舂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荡料入帘
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
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著舀水、抬起竹帘。
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5)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
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
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每日每个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6)透火焙干
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溼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