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5 16:31:42来源:
《颛顼历》在周末已经制定,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
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
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公元前104年)始弃。
《太初历》是汉武帝太初元年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
《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止,共施行188年。
1.太初历,也称元嘉历,是中国古代一种历法,由南北朝时期刘知几制定,基于月亮的运行周期和太阳黄经而推算。
该历法于元嘉元年(424年)首次正式实行,后来逐渐普及至南朝和北魏时期,成为统治阶级使用的主要历法之一。
2.在太初历中,一年分成12个月,每月以望(月相)来定,一年长365天5时55分36秒。
这个历法在数学计算上较为精确,但因与天体运行实际存在偏差,后来被唐代的大衍历所取代。
3.太初历的介绍说明了它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种,产生于南北朝时期,被统治阶级所使用,历法基于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推算,虽然在数学计算上较为精确,但后来被更准确的历法所取代。
西汉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