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要门票吗(六尺巷介绍)

时间:2023-08-17 04:01:10来源:

六尺巷要门票吗?

不要门票。

桐城六尺巷不需要门票,可以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公园路3号免费进入。

该景区级别为3A级,全天开放,交通指南为乘坐桐城市1、2、3、4路公交车在市府广场下。

六尺巷介绍?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史料记载: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山东聊城六尺巷的来历?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

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千里家书只为墙的六尺巷是指哪里?

千里家书只为墙中说的六尺巷,指的是安徽桐城市境内的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邻居家之间的一条巷子。

六尺巷诗原文?

千里捎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

[

六尺巷诗原文?

千里捎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

[

推荐资讯